善終會,為善最樂
作者:曾慧燕
刊登日期:2009/04/12 世界周刊專題報道
在紐約,一提到華人善終基金會(簡稱「善終會」(Celestial Love Foundation, Inc.),人們馬上就會想到創辦人陳麥潔明的義舉善行。
紐約「華人善終基金會」主要宗旨是希望能讓孤苦無依、不幸去世或意外死亡的人,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。這是該會創辦人、華埠五福殯儀集團董事長陳麥潔明說過的一句話,令人難以忘懷,也凸顯人間有情、為善最樂的意義。
■全力支持 發動募捐
紐約福州僑團林則徐基金會主席黃克鏘指出,陳麥潔明說到也做到了,她的義舉令人感動和欽佩,也得到社區更多人士的支援。而社區對華人善終會的支持,使得「所有漂泊異鄉的華人,都能身後平安,有人照料」這一理念,在華人社區得以開展和實現。
黃克鏘指出,1993年,金色冒險號擱淺紐約海灘,十名華人非法移民不幸溺斃。為了使客死異邦的亡魂入土為安,黃克鏘登門拜會華埠五福殯儀館負責人陳麥潔明。
「當時心想如果死難者的殯殮費能夠得到優惠,或者她能捐助500至1000元善款就非常滿足了。沒想到她不但全力支持,並表示應該發動僑社募捐善款給死難者家人,除非有人指明捐款作為死難者的殯殮費,則另當別論。」後來十名死難同胞有六人無人認領,陳麥潔明將他們全部葬在新澤西州玫瑰園墳場。
■五福臨門 善終最美
美東聯成公所顧問趙文笙說,根據中華民族傳統說法,「五福臨門」,分別是「長壽」、「富貴」、「康寧」、「好德」及「善終」。善終是人生完美的結局。
隨著來美新移民的華人增多,肝腸寸斷的倫常慘案層出不窮,身後境況蕭條淒涼,激起陳麥潔明為孤苦無依、貧困潦倒、無法辦理身後事的華人移民提供殯殮服務的志願。每當有人向美東聯成公所求助,讓無人料理後事的死者安息時,趙文笙第一個想到的總是陳麥潔明。
熱心社區服務的黃克鏘後來也成為董事。黃克鏘說,他這個董事與其他董事有所不同,「每次找陳麥潔明,都是要麻煩她為無法辦理身後事的僑胞伸出援手,而她每次都義無反顧、不遺餘力地給予幫忙,為不幸客死他鄉的同胞安排身後事,讓他們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後一段路。」
黃克鏘指出,華人善終會成立以來,舉辦了兩場公開籌款活動,得到「磁性歌后」潘秀瓊和「粵曲王子」鄭錦昌義助。「與其他團體不同的是,華人善終會邀請前來演出的歌星,都是熱衷服務社會、在60至70年代非常著名的紅歌星,兩次活動都得到巨大迴響。」
黃克鏘強調,對於僑胞的讚許和感謝,陳麥潔明從不居功,總是輕描淡寫地說:「我只是為離開人世間的那個人做最後一次服務而已。」
■眾人捧柴 集腋成裘
陳麥潔明在做善事的過程中,逐漸發現一己之力畢竟太小,眾人捧柴火焰高。她想,既然一方面有人需要善長仁翁捐助,另一方面又有不少善心人士願意施以援手,不管能力大小,集腋成裘,何不成立一個慈善組織,把人力物力集合起來。
1997年11月8日,陳麥潔明召集華人社區一批熱心公益人士,成立非牟利慈善組織「紐約華人善終基金會」。現任董事包括陳麥潔明、陳穎敏、馬永國、方莉娜、殷尚瀛、王桂瑛娟、麥沛榮、梁麥麗卿、林婉貞、陳霞、于金山、程蕙、黃克鏘、陳均能、趙文笙、謝陳超嫦、羅良俊、伍雁嬋、譚李玉蓮、麥烔星、李子威及顧問何國城等。
善終會成立12年以來,陳麥潔明一直把善終會看作自己呵護成長的baby,「眼看這個可愛的baby在越來越多人的關注下,一步步健康成 長,那種歡愉和滿足感難以言喻。」
創立善終會後,她越來越深刻了解「施比受有福」、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。
她有感而發:「種種機緣,讓我加入原來根本想不到的殯儀業,也讓我在從事此一行業的過程中,了解到人間有如此多的不幸,有這麼多需要幫助的人,因而啟發了我要成立善終會的想法。正是有了善終會,我的生命才更充實,我的成功感才更強烈。當人兩腳一伸,真的什麼都帶不走,但若由於自己的參與和努力,做了一件好事,推動了一個良好的風氣,才不枉到人世來走一趟,才算真正成功和有意義的人生!」
陳麥潔明說,人的一生有多少財富是注定的,千萬不要貪圖非分之財,怨天尤人。而人有高潮低潮,順流逆流,幫人不一定要有回報,做人不要計較,凡事隨緣。
自從進入殯儀業後,她看盡人生百態和人性的醜陋。她經常教育員工,對死者要一視同仁,不因對方富貴貧賤而「另眼看待」。甚至越窮的人越要盡心盡力,因富人是用錢來買服務。
■歌唱大賽 嶄露頭角
她為人低調,在接受《世界周刊》訪問時,最初不肯讓記者拍照,並說最好不要寫她本人。
陳麥潔明1954年在廣州出生,四、五歲隨父母移居香港,在成長的道路上,母親對她的影響最大。
她從小就對唱歌跳舞感興趣。1972年在香港「全港歌王歌后比賽」中,以優美的音色和富於感情的歌聲嶄露頭角,獲第二名,受到注目;她17歲就涉足香港娛樂圈,除了在夜總會駐唱外,還曾到東南亞、菲律賓、加拿大、芝加哥等地巡迴演唱。
她回憶,當時母親極力反對她進入娛樂圈,擔心她「學壞」。一位朋友勸她母親,「人若要學壞,在任何環境下都會變壞,不一定是娛樂圈才令人學壞。」母親覺得言之有理,沒再反對,但跟女兒約法三章。
「她給我的『金句』是:『不是你的錢,千萬不要拿』、『寧可讓人妒忌,不可被人瞧不起。』」
陳麥潔明雖然力求潔身自好,但在那個年代燈紅酒綠的娛樂圈,的確存在一些不健康現象,如果要迅速走紅,必須有人「捧」,這令她很失望。她不願隨波逐流,犧牲自己做人原則換取被「捧紅」,毅然「退出江湖」,遠走加拿大,為了謀生,曾在中餐館打工。
陳麥潔明坦言,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會涉足殯葬行業。她來紐約後一度經營時裝店,1980年與當年在香港追求她的香港警界四大名探之一陳子超重逢,再續前緣。當時陳子超是五福殯儀館老闆,1985年陳麥潔明開始接管丈夫的殯儀館生意。
陳子超為美國安良工商總會元老,80年代在紐約華埠呼風喚雨,被外界視為「唐人街老大」,去年8月因肝癌病逝廣州醫學院,享年84歲。
一直以來,華人視殯儀館為忌諱之地,很多人對喪葬從業員另眼相看。陳麥潔明覺得無論甚麼工作,總要有人去做。她希望能讓死者安樂走完人生最後一程,即使要為死者服務,也要做到最好!
她說:「當時我只有廿八、九歲,什麼都不懂,只好硬著頭皮與死人打交道。」不過,她喜歡穿漂亮衣服,打扮得漂漂亮亮的,所以她希望讓死者 「走得好看」。
■施棺贈地 最大福報
24年過去了,如今陳麥潔明有四家頗具規模的殯儀館,分別為五福、全福、天福及寶福,業務蒸蒸日上。
提及初入行的困難,陳麥潔明坦言,剛接管殯儀館生意時,遇到許多挫折,由於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這行業,很多東西不知道,也很害怕。
記得有次當班一名經理突然叫她去雜物房點東西,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,一開門,便看到裡面躺著一具屍體,嚇得她花容失色。
「那次我知道是被人故意作弄,因為員工中有許多人不服氣,認為我沒有本事管理殯儀館。」好強的陳麥潔明下決心不能被人小看,更加努力學習,不恥下問,勇敢面對。她說做這行最重要的就是心態平和。
陳麥潔明很快進入狀況,將殯儀館轉虧為盈。在她逐漸熟悉業務、得心應手之際,發現社會上經常有一些孤苦無依的人病逝或意外死亡後,無人料理後事,由於體會到人生無常,決定竭己之力幫助有需要的人。
與此同時,她經常接到一些善心人士電話,表示要捐錢為死者買棺材購墓地,「因中國人認為施棺贈地是最大的福報。」
金色冒險號事件也是促成華人善終會成立的原因之一。她回憶,1994年春一個早上,她接到電話,聲音裡包含無奈與悲痛。「Amy(陳麥潔明英文名),去年6月金色冒險號十人溺斃,迄今仍有六人無人認領遺體,放在政府殮房已九個月。有關部門呼籲華人社區善心人士出面為他們義葬,你可以幫這個忙嗎?」
她說,自1985年她踏足殯儀業以來,因工作關係,她驚覺這個世界不知多少人處境悲慘,需要幫助的人非常多。尤其步入人生最後一程,「善終是人人冀求的福氣。我有能力幫助他們,更是我的機緣和福氣,所以只要確需施棺贈地,或協助殮葬,我都盡量貢獻自己的力量。」
她說:「當你幫助了別人,尤其是幫助了最需要幫助的人,你所獲得那種從心底的舒展、再泛濫到臉上燦爛笑容的快樂,是任何金錢都買不到的!」
「當你有能力去助人、而不是要等人來相助時,你難道不會為自己擁有這種能力而歡欣鼓舞嗎?」
正因為有了善終會,她才交到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才知道社區裡有這麼多善心而熱心的人,讓她對「人性善」更有信心!
她非常高興地看到,「無私奉獻、扶助弱勢族群、責無旁貸」這種觀念已漸成社區風氣,「這又是我的另一大收穫!」
「當我在電台節目中介紹各種與人生最後一程相關的常識得到迴響,當收到一張又一張無名或有名的善心人捐給善終會的支票,當得到善終會幫助者來自遠方親人的感謝函,我都會欣慰地想:我的努力,都得到十倍、百倍的回報!」
她又說,時代不同了,「善終」已不再是人們忌諱的話題,她很高興多年的努力現在得到廣泛認同,「我們都要為更多人得善終而共同努力。」
■無心插柳 後繼有人
陳麥潔明26歲的寶貝女兒陳穎敏(Teresa Chan),是在紐約出生長大的ABC,卻說得一口流利中文。最初陳麥潔明希望後繼有人,有意叫女兒將來接班,女兒斬釘截鐵表示「No way!」(絕不!)
2004年6月,紐約皇后區艾姆赫斯特工地發生意外,導致來自上海的散工沈建國不幸死亡。當時的美東聯成公所主席趙文笙發起對沈建國及其家人的援助。趙文笙是華人善終會創會董事之一,一向以熱心助人著稱。他呼籲,沈建國美國夢碎,遺屬急需幫助。善終會率先拋磚引玉,捐款2000元。陳麥潔明在法拉盛的「全福殯儀館」,將沈建國的後事辦得隆重莊嚴。
另一方面,沈建國工傷去世事件,使華人社區空前團結,各界人士共襄善舉,激發更多華人同胞參與慈善公益活動。
陳麥潔明說,沈建國事件獲得美國主流媒體重視報導,並引起當時紐約州眾議員喜萊莉的關注,沈建國遺孀張月霞在市議員劉醇逸陪同下向她拜謝。
原來對家族事業毫無興趣的陳穎敏,透過主流媒體報導,耳聞目睹母親的事業原來「十分有意義」,真正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人。在跟隨母親參與各項慈善活動的過程中,她逐漸認識到殯葬業是社會不可或缺的行業,體諒到母親的艱辛和多麼不容易,更明白「施比受更有福」,遂改變初衷,在波士頓Bentley College畢業後,主動提出就讀「葬禮服務」(American and Academy Allister Institute of Funeral Servies),目前已考取制殮師執照,令陳麥潔明十分欣慰。
她說抱著幫人的目的,沒想到無心插柳,改變了女兒對喪葬業的看法,她更樂見女兒積極參與善終會活動,現任該會董事及英文秘書。
■善行義舉 不勝枚舉
華人善終基金會的善行義舉不勝枚舉。「中華民國旅美老兵自強同心會」2008年4月9日在曼哈坦華埠五福殯儀館,為兩名孤獨去世的老兵盧錫偉和李崇智舉行公祭,隨後兩人長眠新澤西州玫瑰園墓地,由五福殯儀館捐出全部喪葬費、壽材等。這是繼2007年該會捐助三名旅美老兵董治清、章錫山和劉海光身後事之後的又一善舉。
由於盧錫偉和李崇智都沒有直系親屬在美,根據美國法律,去世者無直系親屬簽字,一律不得火化,所以兩位老兵的遺體只能土葬。
兩位老兵是在美東聯成公所協助下向善終會求助,才有了「體面的殯殮儀式」,在「人生最後一程」中得到應有尊嚴。
盧錫偉於2008年3月6日在法拉盛辭世,據了解,盧錫偉早年在中國娶了一個年輕妻子,2007年中風後,「少妻」把他送到療養院後不知所蹤,其銀行戶頭的存款也被提光。
另一位老兵李崇智同年3月中在曼哈坦上城99街家中暴斃,享年74歲。兩人遺體均停放華埠五福殯儀館。老兵會會長李鐵漢表示,由於該會無法與兩位老兵的任何親屬聯繫,加上遺體不能放置太久,決定先行安葬。
針對上述情況,陳麥潔明呼籲社區更多關懷獨居老人。她同時強調,部分獨居老人並非全無積蓄,可是由於他們沒有利用這些資金及早安排身後事,按照有關法例,若當事人沒有事先安排,過世後其積蓄不能自動移作處理殯殮事宜,以至當事者身後淒涼。
因此她強調,提早為自己妥善安排身後事,有很多好處。她推薦早已在美國社會廣為流行、並受到有關法律保障的「生前契約」(Prearrange-ment)),參與這種計畫人士,可到殯儀館辦理相關手續,鎖定預購墓地、辦理殯殮儀式等價錢,以一次付款或分期付款的方式付清所有費用,除了可按自己意願安排好身後事之餘,還可享受社會福利的好處。
■扎根社區 無私奉獻
紐約中華公所前主席伍銳賢讚揚善終會是扎根於社區,服務於社區的非牟利慈善團體,多年來默默付出,無私奉獻。
伍銳賢一向認為,只要有心,無論社區領袖還是普遍人,都能隨時隨地做好事,行善舉。善終會成立之初,陳麥潔明並非僑團領袖,只是本著服務社會的良心和對行善的認知,主動負起向社區提供及推廣善終服務的責任,十多年來幫助鰥寡孤獨走完人生最後一程,不知凡許,讓這些社會弱勢人士入土為安。
他欣賞善終會的另一個原因,「是它不計名利,默默付出」。開頭九年,善終會相當低調,直至2006年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辦大型慈善籌款演唱會後,才在社區廣為人知。
紐約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強調,美國華人社會的慈善機構很多,但華人善終會的宗旨和作法,卻有相當不同,「做的是為人所不為,為人所不願的任務。」
于金山說,慎終追遠是華人的歷史傳統,慎終就是善終,在親人往生時,以妥善的禮儀為親人送行,讓親人安詳走完今生最後一程。能為毫不相識的死者安排往生事務,所需要的愛心和耐心是無限的。
2006年5月27日,善終會第一次公開籌款,在林肯中心愛麗絲杜莉廳舉辦一場潘秀瓊「長青金曲真善美慈善籌款演唱會」,晚會票券收入和社區熱心捐款,總共籌得13萬元。
曾為香港歌星的陳麥潔明和別號「東方貓王」的陳均能旅美多年,這次也為慈善義演登場。
陳麥潔明演唱七首粵語歌曲和一首國語歌曲《甜蜜蜜》,甜美清脆的歌喉,把多首抒情金曲演繹得絲絲入扣,「安可」聲不斷。
2007年12月13日,善終會在曼哈坦華埠再次舉行籌款晚會並義賣,特邀香港「粵曲王子」鄭錦昌表演,還有跳舞和義賣活動。
嘉賓們對珠寶、骨董首飾興趣濃厚,這次籌款獲社區人士熱烈響應,善款超過30萬元。
陳麥潔明說,該會12年來幫助許多走到生命盡頭而又孤苦無依的人,每一筆捐款都用到刀口上。善終會成立至今沒有任何行政費用和薪資支出,保證把善款的每一分一毫都用到最需要人士身上。
陳麥潔明說,該會在不到一年之內,還為在大西洋城病逝的梁家升捐出全部殯葬費用6439元;為台灣老兵劉海光捐壽木2880元,其他喪葬費用由社區人士及聯成公所捐贈共5000元;為福建鄉親黃開捐出壽木1380元,福建同鄉捐贈其他費用;為來自遼寧的李為民捐出喪葬費1350元。
善終會自1998年創會以來, 迄今已為22名孤苦無依的死者辦理後事,陳麥潔明還準備捐出300塊墓地。該會3月31日召開全體董事會議,決定今年10月底在紐約大學劇場再辦一次大型籌款演出,形式包括時代曲演唱,除陳麥潔明及一些董事獻唱外,將邀香港歌星共襄善舉,還有專業舞蹈家表演和粵劇折子戲等綜藝節目。
■無頭箱屍 令人驚恐
在善終會的幫助對象中,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震驚紐約華人社區的「無頭箱屍案」。受害人張燕春 (Yan chun Zhang)來自遼寧省撫順市,來美後在餐館打工,租住法拉盛一間小旅館,不幸遇害。
警方緝兇數年未果,張燕春的屍體於2003年6月30日晚在曼哈坦華埠東百老匯街頭的一個行李箱中被發現,由於缺了頭顱和雙腿,警方後來根據民眾提供的線索和DNA樣本,確認死者為張燕春。
命案發生後,張燕春的妻子房世娟數次前往美國駐瀋陽總領事館申請簽證來美,都被拒絕。無奈之下,她經由紐約中領館協助,越洋委託美國林則徐基金會主席黃克鏘代辦後事。
在親屬辦理來美手續期間,張燕春的遺體被法醫處當作無人認領的屍體,埋葬在史泰登島墳場。後由陳麥潔明出資,安排華埠五福殯儀館出面領回張燕春的屍體,火化後將骨灰寄回給他在中國的親屬。
2005年11月,善終會為一位獨身華裔老人趙合(Hop Chew)處理後事,除捐贈壽地,也提供棺木、材套和墓碑等。陳麥潔明表示,希望透過此舉,幫助一些孤獨無依的民眾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程。
趙合為廣東台山海晏人,生於1911年5月15日,終身未婚,在美國沒有任何親屬,長期居住在華埠趙氏家族的單身公寓。2005年10月21日逝世,享年98歲。
趙老先生去世後,一位許姓護理員通知善終會,希望該會能夠提供幫助。陳麥潔明表示,這次為趙老先生處理後事,除了把老先生戶口內所剩的一千多元作為開穴費用,以及華人長老會黃先生捐助的五百元外,其餘費用全部由她屬下的寶福殯儀館負擔。
另一個案是來自遼寧省的華裔移民李為民,因患嚴重憂鬱症,2007年9月30日在華埠一間旅館頂樓跳樓自殺身亡,留下遠在家鄉的妻子、兒子和年邁的父母。李為民的家人獲悉噩耗後悲痛欲絕。紐約僑社多位善心人士聞訊後,在最短時間內籌集善款,李為民的後事在善終會幫助下妥善解決。
移民來美40年的華裔老婦劉貞珍(Liu, Cheng Ching)2005年9月30日離世,終年90歲。由於她在紐約市無親無故,去世後無人料理後事,遺體存放在曼哈坦中城聖雲仙醫院停屍間相當長一段時間,其生前好友聞訊後,聯絡聯成公所主席趙文笙求援。身為華人善終會創會董事的趙文笙對劉氏身世深表同情,在善終會幫助下走完最後一程。
■生前契約 免後顧憂
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然階段。然而,當人在他鄉孤獨無依時,如何有尊嚴、沒有任何遺憾走完人生最後一程?紐約州殯儀館協會(New York State Fune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)於1997年設立了一項「生前契約」(The Pre Plan),讓老人家為自己預先安排後事,按照自己意願舉行葬禮。
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,許多移民在美孑然一身,無親無故,經常傳出有人在家中孤獨離世,直至遺體發臭才被發現。中華民國旅美老兵自強同心會表示,目前登記成為會員的老兵大概有兩百多人,雖然其中許多人都有家庭或親人陪伴身邊,但仍有部分是獨居老人,訂立「生前契約」可保障他們在生命盡頭 「一路好走」。
陳麥潔明介紹一種叫做「生前契約」(Prearrangement)的計畫,任何人都能夠「預先」向殯儀館訂立自己的身後事處理方案,包括選購棺木和壽地等,所有預付費用由殯儀館輔助服務公司代為管理。
據不完全統計,紐約州目前有超過五萬人參加「生前契約」。
陳麥潔明呼籲孤身在美的老人應進一步了解「生前契約」,事先安排自己的身後事。她說,許多獨居老人不是沒有儲蓄,卻沒有好好利用,離世後,又因受法律限制,其他人根本無法動用他們的存款作殯殮費。她並呼籲社區給予獨居老人更多的關懷。
她說,「生前契約」的手續非常簡單,只要與任何一間有參與這項計畫的殯儀館聯繫,選定殮葬方式和各種用品,雙方將簽訂一份完整的報表和「預先需要合約」。
合約中規定負責辦後事的殯儀館不能因通脹加價,而改變原來所定的壽地及棺木型號或價格。預付款項會獲利息,不過只能作殮葬之用。同時更可保障當事人一旦過世,其子女不得從「省錢」角度違背當事人意願。她說以往曾發生多宗子女為了多分一點「家產」,認為人死了一了百了,而擅自改變父母遺願。
有關「生前契約」詳細資料,可瀏覽http://www.nysfda.org/PPzipdata.asp,或諮詢任何一家加入New York State Funeral Director’s Association的殯儀館。(本報記者/曾慧燕)